临床见闻颅脑损伤卧床患者经肠内营养治

本研究对在本院住院的66例颅脑损伤便秘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,取得较满意的效果,现报告如下。

1、资料与方法

1.1一般资料

选取年10月~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66例颅脑损伤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。纳入标准:①年龄≥55岁;②经CT诊断为颅脑损伤,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;③患者需鼻饲。其中,格拉斯哥昏迷评分(GLS)6~8分19例,9~11分33例,≥12分14例;发生便秘时间为受伤后5~10d。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每组各33例;其中,观察组男25例,女8例;平均年龄(58.32±13.74)岁。对照组男22例,女11例;平均年龄(57.90±14.17)岁。两组患者性别、年龄、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1.2方法

1.2.1对照组

实施预防便秘常规护理。①评估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便秘的因素。②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。③肛周皮肤护理。清洗干净后在肛周均匀涂抹一层石蜡油予以保护。④腹部按摩。对较长时间未解大便的患者进行腹部按摩。

1.2.2观察组

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治疗。

1.2.2.1喂养方式

每日喂养前后用20~30ml温开水冲管,每瓶营养液输注时间不超过6h,夏季不超过4h,超过24h不得使用。连续采用肠内营养治疗3d。

1.2.2.2肠内营养液

①纤维种类:膳食纤维包含了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,摄入量过大时,其水化作用使得大便体积增加,频繁刺激直肠黏膜产生便意。②脂肪含量:脂肪占热能的比例也很重要,当脂肪含量>20%,会起到润肠的作用。③渗透压:营养液为高渗性饮食时,刺激大量水分进入胃肠道以稀释溶液浓度,刺激肠蠕动。④FODMAPs:是一种难以吸收的、高渗性的和经肠道细菌发酵的产物,富含难于吸收的寡聚糖、双糖、单糖及多聚醇等小分子物质,高渗配方和FODMAPs的联合增加了排便的可能。

1.3评价标准

患者治疗后的3d疗效。参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》中便秘治疗的疗效标准,治愈:2d内排便1次,便质转润,解时通畅,伴随症状消失;显效:2d内排便,便质转润,解时欠畅,伴随症状缓解;有效:3d内排便,便质先干后软,解时欠畅,伴随症状缓解;无效:症状无改善。治愈、显效、有效相加为总有效。

1.4统计学方法

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0.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,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2、结果

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.85%,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3.64%,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两组颅脑损伤卧床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。

3、讨论

颅脑损伤患者起病急、病情重、死亡率高,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及并发症。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为①与自身疾病有关: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,不能有意识的控制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引发便秘。②长期卧床,活动较少:由于疾病的限制,颅脑损伤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且表1两组患者治疗3d后疗效对比无法下床活动,胃肠道缺乏的刺激,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,水分被黏膜再次吸收,肠蠕动减慢,内分泌消化液减少,导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。③药物影响:利尿剂、制酸剂、抗胆碱能药、神经节阻断剂及升高血压等药物的长期使用都会导致机体脱水,大肠内水分相对不足,而引起便秘。④精神状态:长期处于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可以影响排便反射,肠道刺激不足,反射蠕动能力减弱。由于长期卧床,且患者不能自行进食、进水,不能对胃肠道产生有效刺激。同时,应用大量的脱水剂使得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,肠道内水分减少,极易形成便秘。便秘使腹内压增高,从而直接影响颅内血管,当颅内压增高时,容易引起颅内出血,甚至形成脑疝。另外,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,肠道内细菌分解、发酵和腐败,产生毒素,导致头晕、头疼、烦躁不安等症状,因此保持大便的通常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。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,提高患者细胞免疫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因此,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配置营养液,同时配合输液注入的液体量、时间、温度等刺激肠道蠕动,能缓解患者便秘的困扰,促进患者康复。

原作者:吴念,刘青青

原作者单位: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综合医疗科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ameitel.com/jfbj/7831.html